“10,9,8,7,6,5,4,3,2,1,点火”,随着倒计时的结束,庞大的运载火箭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徐徐腾空而起,将卫星送入太空。如此壮观的发射场景,一定给你很大震撼。那你知道发射成功后火箭末级去哪了吗?你知道,除了变成太空垃圾,火箭末级还能化身太空实验室,太空旅馆,甚至还能用来拯救地球吗?
01
火箭残骸从哪里来,又会到哪里去?
火箭的自我牺牲,换来了卫星的一次又一次飞天,托起了人类一个又一个太空梦想。
火箭的使命就是把有效载荷送到既定位置,有效载荷到站,火箭的使命也就完成了。
牺牲自己,成全他人,说的就是火箭本箭。这个过程包括火箭的各个部分完成加速使命后一节节地分离,有的坠落地面,有的坠入大海,还有的进入了更遥远的太空。火箭飞行过程中掉下来,即分离出来的部分就是残骸。
按照火箭残骸的产生过程,它的残骸大致分为三类:
第一类残骸是在火箭发射后几乎马上就会重新返回地面,甚至在火箭刚开始呼啸震动时就开始“掉渣”。
第二类,是我们常说的残骸,指的是火箭上升过程中坠落回地面的重残骸。以我国载人航天所使用的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为例,在发射后三分半钟内,火箭的逃逸塔、助推器、一级火箭、整流罩等重要组成部分会相继程序分离,由于再入速度也相对较低,因此残骸会回到地面预定范围内。
为了避免这部分残骸对地面人员安全和重要设施造成影响,因此一般会通过制导方案设计,对火箭发动机关机条件进行规划,控制残骸落入指定的范围,甚至应用精确落点的控制技术,对残骸进行可控回收。
我国三大传统发射场——酒泉、太原、西昌都位于内陆,每次发射后都需要回收这一批残骸。而在我国的新发射场——文昌发射场,它位于海南省,也就是在海边,我国新一代的大型中型火箭(CZ-5、CZ-7)就在这里发射。每次发射完火箭的这部分残骸都直接掉到公海里,不会造成任何的威胁,所以也就不用回收了。
第三类残骸,当我们看到火箭发射直播时听到“星箭分离”,指的是火箭成功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而与卫星分离了,这部分是火箭的末级(或上面级)也就是最后一级和卫星分离。此时,火箭末级本身也达到了入轨速度,分离后和卫星处于同一轨道中。
运载火箭在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卫星时,其末级可能在轨“飘”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;
运载火箭在400公里左右的近地轨道发射卫星时,其末级在星箭分离后会在轨“飘”数日到数月后,再入大气层;
运载火箭在700公里左右的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卫星时,末级则可能永远“飘”在该轨道上。
以长征五号B(CZ-5B)火箭为例, 它将有效载荷送入的是近地轨道,在不到一周时间内,火箭残骸再入大气层焚毁。
02
如何进行残骸回收,又如何保证落区安全?
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,全球每年约有200个火箭和卫星坠落,最近每年也有50个左右。其中大部分在大气层燃为灰烬,每年只有极少数航天飞行器的残余零部件落到地面。
一般来说,航天飞行器零部件残骸砸中人的概率是极低的,砸中某个特定人员的概率,更是几十万亿分之一,远远低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。航天飞行器应达到一项标准,即,在坠向地球时砸中地面人员的概率要降至万分之一以下。
火箭发射前一周,落区工作组奔赴落区。落区多是偏远山区或大漠戈壁,地广人稀、交通不便。有的地方山高谷深、重峦叠嶂,有的悬崖峭壁、流急滩险,有的黄沙荒漠、连绵不绝。要是遇上连日阴雨,出现塌方和滑坡,更是让落区回收工作险象环生。
每到一个地方,工作组都要召集当地公安、消防、林业、交通、教育等部门召开动员部署会,落区工作人员通过广播、短信、微信等形式将火箭发射的消息告诉落区群众,搞好宣传动员。落区工作人员还会挨家挨户进行检查督导,确保宣传动员家喻户晓、人人皆知。
火箭升空前1小时,落区上空会响起防空警报,工作组将群众全部疏散到空旷、开阔的场地,确保落区群众生命安全。火箭发射升空后,做好对空观察,及时避让火箭残骸。
经过10多分钟的等待,火箭残骸划过天空,落入提前计算出来的预定区域。工作组利用声音、定位系统、地形图等预判落点位置,并通过前方观察哨确认残骸具体落点,组织人员看管残骸现场。回收分队赶赴残骸现场,组织技术人员将残骸上的火工品和剩余燃料进行清理,然后对残骸进行切割、分解、回收。
03
如何把废弃末级变废为宝?
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火箭末级留轨试验方案,在火箭末级基础上,通过增加能源、通信、测量和控制模块,升级改造将火箭末级变成“太空实验室”,充分利用火箭末级的完整结构和轨道停留时间,搭载多种科学仪器,开展元器件验证、新材料合成、生物、制药、基础物理等科学实验,为科学家提供更多上太空做实验的机会。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变成了现实。
国外还有人脑洞大开,提出把末级火箭的箱体改造成一个太空旅馆,发展太空旅游业。美国一家名为NanoRacks的创业公司,提出利用特制材料加强火箭末级脆弱的壳体,增加其结构强度,使其能够抵御微小太空垃圾的撞击。然后对火箭末级巨大的内部空间进行重新装修,将其改造成为太空旅馆。如果该技术可行,那众多的废弃火箭末级就可以变成太空中的连锁酒店。在“末级酒店”上体验太空生活、领略壮美星空、俯瞰地球脉络、观看90分钟一次的日出日落,不亦快哉!
其实火箭末级还能用来保护地球!如果有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,除了用核武器把小行星炸碎之外,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发射一个撞击器把小行星轨道撞偏。但人造的撞击器重量太轻了,不足以把小行星偏转出安全的距离。这时候,如果带着火箭末级去撞,就可以充分发挥末级的重量优势,把小行星偏转到距离我们更远的轨道。比如长征五号的火箭末级干重足足有6.5吨重。计算发现,如果利用航天器控制胖五末级去撞击小行星,一发胖五火箭可以起到三发胖五的小行星防御效果。真可谓大块头有大智慧,关键时候,火箭末级可以用来保卫地球!
现在你知道了,发射成功后,火箭末级的宿命并不是只有变成“当太空垃圾”这条唯一的路!在科学家的智慧改造下,火箭末级还能变废为宝,化身太空实验室、太空旅馆,甚至可以在危机时刻拯救地球!